近日,广东海洋大学师生以党员为骨干组成南珠先锋实践团队,养殖深入到雷州、产业徐闻养殖一线,振兴推广珍珠贝养殖育珠技术,广东供技为当地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帮助。海洋
按照团省委制定的大学导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工作方案,广东海洋大学南珠先锋实践队与雷州市覃斗镇“一对一”结对,依托广东雷州海水珍珠科技小院,深入海水珍珠主养殖区一线,开展活动主题为“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社会实践。
今年7月初,广东海洋大学指导老师们给队员们讲解了马氏珠母贝的相关养殖、育珠技术,共同讨论整理了《优质海水珍珠育珠技术手册》,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积累理论知识。队员们到荣辉珍珠文化馆开展学思想、促践行活动,通过采访珍珠养殖专家尹国荣先生,了解我国海水珍珠养殖的历史以及珍珠产业发展难点。
雷州、徐闻是中国海水珍珠贝的主产区,其中雷州覃斗镇流沙村被称为“中国珍珠第一村”。这一带出产的海水珍珠称为“南珠”,历来被认为是珍珠中品质最优,“流沙南珠”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广东海洋大学南珠先锋实践团队深入雷州市覃斗镇和徐闻县西连镇养殖一线,与珠农一起工作。
指导老师带领团队观察繁育的马氏珠母贝“海选2号”。
在雷州流沙湾,指导老师带领队员查看流沙湾外湾育珠情况。南珠先锋实践队在此推广“流沙湾内湾+外湾接力育珠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比较,高温期育珠贝的成活率提高了50%以上,显著提高了珠农的养殖效益。
针对海水珍珠贝良种匮乏等问题,广东海洋大学开展了优良种质收集与创制研究,培育了性状优良的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新品种和“海选2号”新品系。
在雷州市覃斗镇英楠村,指导老师带领团队观察繁育的马氏珠母贝“海选2号”幼虫生长摄食情况,“海选2号”新品系具有黑色放射肋条纹明显、生长快速、育珠贝成活率高、珠层厚等特点。
南珠先锋实践团与珠农一起清理马氏珠母贝表面附着物。
实践团队来到徐闻县银辉珍珠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队员们与珠农一起劳动,人工清理马氏珠母贝表面附着物,并向珠农推广育珠贝附着物生物清理技术。利用篮子鱼啃食习性清贝,避免了人工清贝过程中的机械损伤,为珍珠贝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珍珠贝存活率和珠层厚度可分别提高7.5%和20%以上。
现在,正是2022年秋季植核贝的收获季节,队员和珠农们一起采收珠贝。据介绍,秋季育珠模式可在每年高水温与台风等极端天气到来之前收获珍珠,有效规避海区养殖风险;在没有极端高温或台风灾害的情况下,与传统养殖模式比较,育珠贝的成活率提高了20%以上,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队员与徐闻县银辉珍珠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起采收珍珠。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针对海水珍珠产业中种业环节,认真学习了苗种繁育的各项关键技术和最新养殖模式,并参与了珍珠贝养殖、收获、日常管理等工作。既为珠农改善了养殖管理水平,更通过实践培养了专业技能和爱农情怀,为将来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帮助。
【记者】孙岁寒
【通讯员】谢心语
【来源】南方农村报